如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离文化强国还有多远?今天,部分报业集团、广电集团负责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出席“传媒—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代表认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口号,不仅对文化建设意义重大,而且对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文化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在推动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方面的整体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传媒产业科学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据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谢国明介绍,自2003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十一五”时期,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迅速,成绩斐然。据统计,与“十五”末相比,新闻文化产业全行业的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量都翻了一番,201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到1.3万亿元。到2010年,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日报总发行量居世界第一位,电子出版物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印刷业年产值居世界第三位。
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还比较弱。主持人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全世界每100本图书,85本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全世界每100小时音像制品,74个小时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美国生产的电影占全球影片总量的10%,却占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观影时间。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在文化认同上下大工夫。在多元的社会和世界里推动文化建设,必须尊重多元的特点和现实,把工夫下在文化认同上。在国内文化建设中,要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这样的认同基础上增强我国的文化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他说,我们常讲在文化交流中,要讲让人家听得懂的话,这是正确的,但这不能仅仅理解为尊重世界各国人民说话听话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怎么样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人能够认同我们的思想文化。如果你说那么多的话,人家第一不愿意听,第二听不懂,第三听不进,这有什么用呢?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负责人等传媒界人士及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该论坛由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和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