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民乐:岳峰教授“民乐之问”巡讲陕京沪
2015-09-21 19:01:50   来源:中国综艺网   







 

    近两年来,一位坚守民族器乐教学第一线三十多年的大学老师——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岳峰教授,带着多年的学术思考,辗转南北,纵横东西,先后应邀出席西安、北京、上海等地大型民族音乐盛会,以特有的“民乐之问”主题,阐明了对当今民族音乐发展种种症结的见解。她高屋建瓴、言简意赅、掷地有声的演讲风格,给民乐界带来了一股清正之风,成为各地学术研讨会上的一大亮点。

    2014年10月19日,西安音乐学院65周年校庆活动中,“鲁日融音乐创作暨音乐教育思想研讨会”嘉宾云集,名家纷至,来自全国及海内外华人民乐界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盛会。岳峰教授以“中国民乐的坚实之路——‘新秦地民乐’的意义及启示”为题,对以鲁日融先生为首的陕西民乐群体,坚持不懈六十余年,扎根秦地走出的一条“秦派二胡”“秦派民乐”和“长安乐派”之路,做了概括的学理分析,并就当前音乐现状引发了一系列提问:“中华民族音乐的根在哪里?华夏民族音乐的DNA又是什么?寻找民族音乐基因的意义是什么?谁来发现、传承、研究我们的民族音乐之根?在没有根的路上我们又能走多远?”

     2014年11月,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第二届《北京胡琴艺术节》,集中体现了当今胡琴界的水准和盛况。全国各大音乐艺术院团的一千多人相会北北京,音乐会上展示才华技艺,研讨会上呈现学识见地。22日下午的重场学术研讨会“民乐现状及其发展”,由八位学界代表杨勇、杨青、鲁日融、关铭、胡志平、岳峰、杨光雄、刘再生的主题发言组成,岳峰教授以“现代胡琴的寻根之路”为题精彩发言。她以自己多年民乐教学第一线的观察和体验,阐释了对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百年行程转基因之旅的深层思考:
“古人言之‘乐生于音,音生于律,律生于风,此乃声之宗也’。如果说,音律是音乐生成的宗法和基础,即音乐生成的基因。那么,在国人把转基因食品视为洪水猛兽的今天,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辛辛苦苦了一个世纪,是不是悄然走过了一条自我转基因之路?以钢琴十二平均律为基础的西方乐学体系,是不是中国音乐自我转基因之路的起点呢?我们的专业音乐教育是不是一直在为西方音乐传宗接代,而把自己民族的音乐边缘化了呢?我们在得到的同时又失去了什么?”等一系列疑问,引发在场两百多名听众的震动和反(见《中国日报》2014年11月29日苗金海:“倾听-共鸣-汇聚-交融 第二届北京胡琴艺术节述评”)

     2014年12月,岳峰教授又应邀走进上海市教委等主办的第十届“长三角”民族乐团展演,在《民族音乐教学、演奏与传承》专题研讨会上做了生动的演讲,她关于“现行民族乐团大一统的民族管弦乐模式是不是西方管弦乐的移植产物?乐器之众、规模之大的管弦乐思维是不是中国乐器编制的最佳选择?我们是不是过多关注了民族管弦乐的官方式样而忽略了自己的民间式样?(比如:极富地域特色的福建南音、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弦诗、西安古乐、弦索十三套、十番锣鼓、各地鼓吹,以及丰富多彩的戏曲乐队和宗教乐队等)上百种中国传统乐队组合中包含着哪些先人的智慧?我们是不是把自己无比丰富的乐队传统单一化、格式化、工业化了呢?我们如何用敬畏之心对待自己的传统?”等系列提问,被认为“立意高,有分量”,再一次给与会作曲家、指挥家、团队领导老师和新闻媒体留下了深刻印象。八位发言代表有著名老一辈音乐家何占豪、江明惇、顾冠仁、张晓峰、朱晓谷先生和海内外中青年民乐学者。

     2015年4月,久负盛名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第32届首次设立了“向大师致敬——二胡大师闵惠芬周年纪念活动”,并推出“首届中国民族音乐论坛——从闵惠芬的二胡艺术谈当代民族音乐创作的人民性”。岳峰教授在论坛上,从闵惠芬二胡的艺术轨迹谈到闵氏艺术声腔化的本质,就是一条现代民乐的寻根之路。随之,岳峰“民乐之问”阐述了对近世中国音乐教育“转基因之路”的思考,对中国民族音乐“去民间化”“去中国化”的思考:“二胡曲“江河水”是不是用民族管弦乐就一定比一架扬琴伴奏动听呢?京胡从京剧“三大件”中剥离出来,就意味着现代化了吗?我们的先人用多年实践磨合而成的广东音乐“五架头”就一定是陈旧落伍的吗?……在民族音乐的领域里,有没有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今天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百年老号”还剩下什么?”岳峰教授充满激情的发言引发了在场听者的喝彩(见上海《东方早报》2015年5月3日廖阳:“中国音乐的根是什么”)

       2015年6月,岳峰教授在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的“第四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民族管弦乐(室内乐)作品展演”研讨会和“纪念刘天华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继续以“敢问民乐 路在何方!”为题阐释了自己的见解:“我们的音乐创作是不是从世纪初的‘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变成了今天的‘西学为体 中学为用’?我们的二胡音乐是不是从刘天华先生之初的‘调和之路’走上了小提琴化、钢琴化、交响化的‘西化之旅’?在文化领域里,新的东西就一定是先进,旧的东西就一定是落后吗?现代化就一定是西方化、工业化吗?种种问题的根源又在哪里?(见《中国民乐报》2014年5月8日刁艳:“怀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纪念一代宗师刘天华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纪要”)其实,这种种表象的背后深藏着一个民族在思想、观念上的认识问题,隐藏着一个国家百年行程西化走向的大的背景。那么,民族自信的坍塌是不是源自百年前的鸦片战败、甲午之伤?如何恢复我们的文化自信?怎样建立我们的文化自尊?”

     “就音乐而言,答案非常简单:“根”就在脚下;“路”也就在脚下。中国戏曲和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音乐教育中传承中国音乐的必修课。说唱与戏曲、民歌与地方乐种才是中国人学习中国音乐的四大件。中国音乐的复兴之路应该从传承华夏之声开始……”

    前瞻视野、忧患意识和深厚的文化情怀,展示了一位民乐学者的学术之声,同时也预见着习近平时代民族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中国音乐的寻根之路正在开启。

    链接:岳峰,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编著二胡史料类书籍《音乐家储师竹》《闵季骞民乐人生》,二胡教材《细说慢练学二胡》等八部,拥有读者20万众。发表学术论文“奚琴、嵇琴、胡琴音义考”“唱出了民族的人世情——闵惠芬的二胡艺术”等。多次应邀出席全国性学术会议做专题发言,其“二胡史中的三字经”“走进二胡的多元时代”“说•吟•唱——二胡风格论”“现代胡琴的寻根之路”等文论,因视角独到、见解精辟、文风犀利而闻名业内。文/郭越(2015-8-20)

 

相关热词搜索:民乐 岳峰

上一篇:By2携新专辑开唱人气爆棚 引百万歌迷在线力挺
下一篇:新疆成立六十周年刘媛媛“心连心”放歌天山南北

民乐 岳峰. . 21575. 23
分享到: 收藏